第一堂课在紧张的氛围中结束。*9-5+x\i\a`o,s-h-u\o·.¢c-o\m~
徐小小布置的作业是分析近华酥边境冲突的俄文报道,要求每人提交三页报告。
"徐老师,您的课真刺激!"下课后,林晓梅兴奋地追上她,"大家都说从没见过这么严厉的老师。"
徐小小不置可否。她注意到张明正和几个外籍教师站在走廊尽头交谈,神情专注。
"那些是什么人?"她问林晓梅。
"哦,那是安德烈教授和他的助手,苏联来的交换学者。"
林晓梅压低声音,"不过大家都说他们可能是...您懂的。"
徐小小眯起眼睛。她当然懂。
1980年的华国大学里,外籍教师中有不少都带着特殊使命。她在外交部工作时,就经常需要甄别这类人物。
接下来的两周,徐小小逐渐适应了教学生活。
虽然她依然想念外交部的紧张氛围,但不得不承认,教书也有其独特的成就感。
但她对助教张明的疑虑却与日俱增。这个年轻人太"完美"了——俄语流利,熟悉稣联政治,经常与外籍教师接触,而且总能在她需要资料时"恰好"提供。
周西下午,徐小小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,无意中看到张明在角落翻阅一本英文书籍。
她悄悄走近,发现那是一本关于华国核设施的地理图册。
"张明。"徐小小突然出声。
张明猛地合上书,脸上闪过一丝慌乱。"徐老师!您...您怎么在这里?"
"当然是来图书馆查阅资料,就算是老师也要不断学习。"徐小小盯着他手中的书,"你对核设施感兴趣?"
"只是...课程需要。"张明勉强笑道,"我在帮安德烈教授整理一些资料。"
徐小小点点头,没有多问。但当晚,她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凌晨两点,她起身打开台灯,开始在一本笔记本上记录张明的可疑行为:
过度关注稣联政治!
频繁接触外籍教师!
查阅敏感军事资料!
俄语发音中的波兰口音(?)
最后一点让她尤为在意。在外交部工作时,她接触过不少波兰人,对他们的俄语口音很熟悉。
张明的发音中那种特殊的卷舌方式,与波兰人极为相似。
但张明的档案显示他是黑龙江人,从小在哈市长大。+6\k.a!n?s¨h\u,._c¢o/m+
第二天,徐小小故意在课堂上用波兰语说了几个简单句子,观察张明的反应。
果然,他的眼神闪烁了一下,手指不自觉地敲击桌面——这是人在紧张时的典型表现。
下课铃响后,徐小小叫住张明:"今晚有空吗?我想请你帮我整理一些资料。"
张明犹豫了一下:"今晚我约了安德烈教授..."
"推掉。"徐小小不容拒绝地说,"作为助教,你的首要任务是协助我。"
张明脸色变了变,最终点头答应。
晚上七点,徐小小在办公室等待。她故意在桌上放了几份标有"机密"字样的文件——实际上是她自己编造的假资料,内容是关于华国与东欧国家的外交往来。
张明准时敲门进来,目光立刻被桌上的文件吸引。
"这些是..."
"部里刚送来的参考资料。"徐小小轻描淡写地说,"你先看看,然后帮我分类。"
她观察着张明翻阅文件的样子——不是普通人的浏览,而是特工式的快速扫描,重点记忆关键数据和名称。
"徐老师,您怎么会有这些机密文件?"张明突然问。
"我是外交部的人,只是暂时调任北大当老师。"徐小小微笑,"怎么,你对这个很感兴趣?"
张明连忙摇头:"不,只是好奇。"
整理工作进行到一半,徐小小假装接了个电话,然后焦急地说:"我得马上回部里一趟。这些资料很重要,你锁好门再走。"
她留下张明一人,但并未走远,而是躲在走廊拐角处观察。不到五分钟,张明就拿出一个小型相机,开始拍摄文件内容。
徐小小的心沉了下去。她的猜测被证实了——张明确实有问题。
正当她思考下一步行动时,张明突然抬头看向门口,仿佛感应到了什么。他迅速收起相机,恢复成整理文件的样子。
徐小小决定不打草惊蛇。她故意发出脚步声,然后推门而入:"事情解决了。今天就到这里吧,明天见。"
张明离开后,徐小小立刻检查了文件。不出所料,有几页的顺序被调换了,这是特工常用的标记方法,方便后续重点处理。
徐小小原本打算立即电话给谢老师,报告情况,却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了计划。′精!武¢小?说*网~ ?更·新+最_全,
"徐老师,是我,林晓梅。"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哭腔,"我...我可能发现了什么不该发现的东西..."
"别慌,慢慢说。"徐小小警觉起来。
"我在图书馆地下室找资料时,看到张明学长和安德烈教授...他们在交换一个笔记本,上面全是奇怪的符号...然后安德烈给了张明一个信封..."
徐小小握紧了话筒。"林晓梅,听我说,你现在立刻回宿舍,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。明天一早来我办公室,明白吗?"
挂断电话后,徐小小站在窗前,望着漆黑的校园。她原以为来北大是休养,却无意中撞破了一个间谍网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