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来,他好像自小就会编蚂蚱,以前还用来逗哭过自个儿媳妇,怎么会的,想不起来了。
年代变化着,便是远在江南,他们小老百姓也知道朝廷大安,码头上大商船多了,徭役也能用银钱顶了,这往后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。
江宁城里,人们渐渐富起来。
郑梦拾环顾铺子里的商品,琢磨着,还有什么合适的来钱路子。
日上正午,这时候是一天热的时候,河面上反着阳光有些闪眼,船只也不多了,郑梦拾起身看看,没有像是客人的人来了,把窗户上的帘子拉下来,从铺子后面回了自家住的地方。
厨房里,早就买肉回来的许家老太太,己经热锅炒菜了,许外婆以前是宅门里炊房煮茶的丫鬟,许老爷子和女婿的煮茶手艺,就差不多是她教的。
耳濡目染,和炊房里的师傅们学了些菜式,烹饪菜肴无非几种方式,万变不离其宗,所以,许家外婆就成了家里厨艺最好的人。
第二好的是许母许金枝,她是许外婆的第一大弟子。
人都回来了,许家人己经在厨房门口转悠了,因为等着许外婆,都没有先去坐下。
一会儿功夫,便听见许外婆吆喝“梦拾,金枝,过来端饭!”
许老爷子将外孙赶到椅子上,又去把外孙女抱到椅子上,一家人坐整齐,才开动筷子。
许家今天的午食是素炒藕片,干菜炖许老爷子钓来的大河鲫,再加上一盘红糖芋头。人人碗里的米都是新陈两掺的,但都是白米。
有肉有菜的,一天中也只有午饭是这样的,早饭通常就饼子加鸡蛋,一碗南瓜粥,晚饭通常会用中午吃剩的菜汤下面吃。
许家人这吃的己经非常好了,这己经是想的开的城里人家的生活了。很多城里人家虽然有营生,但是不像许家这么人口简单,一大家子人,弯弯绕绕的,通常都是猪油炒菜算是不错的。
更多较为穷苦的百姓人家,一天只有两餐,都是杂粮饼子配菜汤。
日子是越来越好过,但是用银子的地方也多,混足温饱,越是没钱人家对饭食越是克制。
许母给女儿铃铛挑了筷子鱼肉,细心挑好刺,放到她面前的小木头碗里,看着女儿吃好了,又夹了块儿红糖芋头给她。
许铃铛女孩子,人又小,吃的不多,还没有哥哥吃的一半儿的一半多,她眼前的小木碗,是父亲郑梦拾怕女儿拿大瓷碗拿不住摔了,偷闲功夫找了木头现掏的。
许金枝还笑丈夫,不如去买一个。
郑梦拾乐在其中呀,买的哪有自己掏的好,他特意选的香椿树木头,一点儿危害都没有,老父亲的一颗爱女之心哟~
旁边的许大哥许青峰,得到的关注则少了些,父亲偶尔伸过手,给他抹一把脸上的饭粒,不过他也不用觉得不公平,早两年他淘气的时候,妹妹还吃奶呢,一家子追着他给他喂饭。